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布局日益積極主動,并有長遠眼光,無論是合資工廠數量,還是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方面,都走到了其他合資品牌的前面,從動力電池到芯片,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都有了抓手。
10月13日晚間,大眾汽車集團正式官宣,其軟件子公司CARIAD將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加速推出自動駕駛領域的本土定制化解決方案。
此次投資金額達2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8億元,同時,Cariad將以60%的股權實現控股。官方消息表示,本投資交易尚待合作各方最終簽署協議并獲得相關政府機構審批。交易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10月12日,德國《經理人雜志》(Manager Magazine)便曝出相關合作消息,并稱,大眾此項投資是為了加強其數字化競爭力,同時實現其技術獨立于世界其他地區。
官方消息稱,此次合作是大眾汽車集團持續加強“在中國,為中國”的研發能力,加快創新節奏,促進技術本土化,并進一步聚焦中國消費者需求。雙方將針對中國市場需求,攜手開發領先的、高度優化的全棧式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同時,消息還強調,雙方的研發將是基于單顆芯片集成多種功能,提高系統穩定性,節約成本,降低能耗。目前,征程5是地平線已經成功發布并實現上車的芯片,最高算力128 TOPS。自2021年7月發布以來,已獲多家車企和自動駕駛公司定點,9月30日剛剛隨理想L8實現首發。
合資公司將面向產業,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軟硬件解決方案,為中國消費者盡早帶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駕乘體驗。幾周后,雙方將舉行簽字儀式。后續雙方也將適時對外公布合資企業治理結構和合作雙方相關角色的細節。地平線CEO余凱則在朋友圈曬出其與大眾集團中國CEO Ralf Brandst?tter的合照。此前,彭博社報道稱,大眾將投資10億歐元在中國成立軟件子公司。關于本次合作,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評論稱:大眾與地平線合作說明他們認可地平線業務的重要性和水平。而大眾方面在回應媒體詢問時則表示,大眾在中國與多家公司成立有合資公司。數據顯示,2021年,大眾品牌在全球銷量為490萬輛,而在中國國內,南北大眾合計銷量也達到223萬輛,中國市場貢獻全球銷量的46%。而在集團層面,2021年,大眾集團全球交付888.2萬輛,其中中國市場交付330.48萬輛,占比同樣達37.2%。首先在公司層面,僅大眾品牌就在中國成立有三家合資公司,分別是與上汽、一汽和江淮合資的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安徽大眾,此外也包括多家下屬的工廠。而發展到新能源汽車時代,在整個產業鏈上,大眾也已多有涉獵。包括下屬軟件子公司CARIAD在中國獨立運營,以大股東身份投資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等。同時,在智能駕駛方面,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大眾因其ID系列智駕系統的拉垮而尋求與智能駕駛公司合作。華為和大疆都曾傳將與大眾開展智能駕駛方面的合作。而此前,早在2018年時,華為便與大眾旗下的奧迪在柏林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在L4級自動駕駛方面展開合作。

其后,2021 年,華為和奧迪雙方在上海車展上分別對外表示,奧迪正在大力研發 L2+ 級別的自動駕駛,之后奧迪的國產車型可能會搭載華為的 ADS 系統(華為高階自動駕駛系統)。(詳見《大眾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傳聞背后》)
而此次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大眾強調的便是在智能駕駛方面的本土化。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中國市場充滿活力,是集團在全球最重要的業務區域。與地平線的合作是集團在華推進戰略轉型,強化在華業務的核心基石。本土研發將賦予我們更多的自主權,進一步鞏固我們在中國汽車市場中的領先位置。未來組建的合資企業將開發包括完整軟硬件堆棧技術在內的前沿技術,使我們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持續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產品和服務。通過與地平線的合作,我們將加速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推進NEW AUTO 戰略,進一步驅動中國業務轉型?!?/section>此前,大眾集團Ralf Brandst?tter也曾表示:“過去,我們的做法是在德國發展并在中國本土化。但是,通過在中國建立更多的本地研發資源,特別是軟件方面的資源,這種方法將推動大眾出現重大變化,使汽車更新速度更快、更獨立?!?/section>今年4月,在Cariad中國子公司獨立的發布會上,其CEO常青就表示,CARIAD正在研發的軟件平臺包括一個適用于MEB平臺車型的量產型軟件平臺,和一個適用于PPE平臺的高端型軟件平臺,它將支撐信息娛樂系統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不過,從目前來看,CARIAD似乎并沒有解決大眾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問題,至少沒有大眾預期的順利。7月,CARIAD在德國與博世獲德國聯邦反壟斷局的許可,將合作開發L2級與L3級自動駕駛技術,預期將于2023年開始裝配應用。而今天,CARIAD在國內正式攜手地平線打造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地平線曾一直強調,其定位是Tier 2,既不做硬件,也不做軟件,而是致力于以芯片+工具鏈賦能,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東道主地平線》)。但可以看出,在本次與大眾的合作中,地平線能夠提供的既有硬件,也有軟件。在硬件層面,除了上文提到的征程5,征程2和征程3也早已落地,在包括長安UNI系列、嵐圖Free、理想ONE、廣汽埃安AION Y等車型上實現量產。其中征程2可實現4 TOPS等效算力,征程3具備5 TOPS算力。而在軟件層面,地平線除了有自主開發自動駕駛算法的能力,同時還提供工具鏈與開發平臺,可為開發者提供從模型獲得至應用部署的全流程支持??纱蟠筇岣唛_發的效率,同時也能以更少的人力,更快的速度實現不同項目的落地。此外,地平線還有多家合作公司可提供包括L2,L3及L4級別自動駕駛算法,包括輕舟智航、鑒智機器人、Maxieye智駕科技等。對大眾來說,地平線顯然是其在國內共同開發智能駕駛技術的理想合作伙伴。大眾此次的投資傳聞已發酵多日,正式官宣后,蔚來產業基金張君毅也在朋友圈發文稱:“這次大眾和地平線的合作成功,我個人傾向于不作為單一事件,而是作為中國整個智能駕駛行業的國際化、引領性的標志性體現,前有Momenta和通用合作,現有地平線的合資,未來相信這樣的舉動會越來越多和頻繁,‘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section>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次合作對于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都是一個利好,它說明在這個行業開放、合作依然是主流,而中國本土企業的成長也讓這種合作正變得不可或確。
可以預見的是,地平線不會是大眾在華合作的最后一家科技公司,雖然二者官宣,并不意味著其與其它公司的傳聞已經結束。